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5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1328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644篇
地球物理   1021篇
地质学   629篇
海洋学   30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4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WRF数值模式模拟并对热带气旋尺度与强度关系进行了探讨,且初步诊断分析了内核及外围尺度对热带气旋强度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内核区较大时的缩放引起角速度变化是其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机制之一;(2)内核区较小时的进一步收缩引起的眼区次级环流破坏是其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一种机制;(3)外围尺度变化造成低层上升至高层的水汽总量变化,是其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一种机制;另一方面,外围尺度发生变化使得低层气流向热带气旋内的辐合减少,亦是其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北极海冰的年代际转型与中国冻雨年代际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璐  黄菲  周晓 《海洋学报》2015,37(11):105-117
基于1961-2013年HadISST海冰密集度资料,定义了北极海冰的季节性融冰指数,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北极季节性融冰范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并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转型,相应地,中国冻雨发生频数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转型。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北极季节性融冰范围较小但显著增长,中国冻雨频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且主要受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北极季节性融冰范围维持振荡特征,没有显著的线性趋势,中国冻雨频数变化振幅减小,与北极海冰相关较弱,主要相关因子为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而90年代中期以后,北极海冰融化加快,特别是2007年以后,季节性融冰范围大大增加,而中国冻雨频数处于低发时段,其变化与太平洋扇区海冰及堪察加半岛附近海温呈显著负相关,季节性融冰的显著区域也从东西伯利亚海逆时针旋转向波弗特海-加拿大群岛北部扩张,同时向北极中央区扩张。不同年代影响冻雨的海温或海冰关键海区不同,产生特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响应,进而影响到我国冻雨。  相似文献   
103.
“菲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突然加强西进,中低层高压带加强,在台风北侧形成高压坝和强盛偏东气流,是台风路径突然西折的主要原因;(2)"丹娜丝"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副热带高压的南落,有利于副高南侧偏东急流的维持和加强,对"菲特"路径的突然西折起一定作用。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双台风"效应对"菲特"登陆前进一步西折具有决定作用;(3)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产生了动力场的耦合作用,加强了台风的对流活动,所释放的潜热可以补偿海温降低的影响,对"菲特"在近海强度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4)"菲特"的强度和环境风垂直切变的演变规律基本一致,较低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是"菲特"在近海强度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顾晨  黄微  李先华 《测绘科学》2011,36(4):80-82
利用多波束声纳数据重建水下地形,构建高空间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于在复杂水下区域的物质勘探、目标检测等方面有重要实用意义.然而,多波束声纳系统直接获得的测深数据空间分辨率有限本文基于多波束声纳系统采集的稀疏测深数据(空间位置)和密集回波强度数据(图像性质)来构建水下复杂地形高空间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利用采集的...  相似文献   
105.
海底入射角对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及其改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考虑测船姿态、声线弯曲和海底地形对入射角的影响,推导了计算多波束海底入射角的实用模型。根据Lambert法则,改正海底入射角对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述模型能精确地计算波束在海底的入射角,有效地改正其对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对流单体在杭州湾入海时的强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淑琴  黄辉  周丽琴  陈佩佩 《气象》2011,37(7):889-896
为了研究对流单体在杭州湾入海时的强度变化情况,更好地预报对流单体的变化趋势,统计了2007年1月到2010年6月舟山雷达观测到的148个对流单体,以组合反射率因子、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径向速度、冰雹指数等条件来判断对流单体是加强还是维持或减弱。发现对流单体在海岸线附近加强或维持的几率比较大,在北岸入海后加强以及在南岸入海后减弱的几率较大,在傍晚到凌晨加强或维持的几率较大。对三个加强的典型个例,分别分析了海岸线附近的温湿特性、地面风的辐合、大气的层结稳定性等情况。对148个单体所处时刻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用GRADS进行插值,绘出等值线,然后统计整个杭州湾海域的最大气温差和相对湿度差以及水平风切变情况。统计结果:加强的单体,其环境温度、湿度梯度、风切变明显比减弱的大。最后得出结论,判断一个对流单体在杭州湾入海时是加强还是减弱,应从海岸线附近的温湿特性、地面风的辐合情况、大气的层结稳定性三方面的条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7.
The impact of clou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n the simulated intensity and track of Typhoon Rananim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cooling effect due to evaporation of rain water is excluded, the simulated 36-h maximum surface wind speed of Typhoon Rananim is about 7 m s−1 greater than that from all other experiments; however, the typhoon landfall location has the biggest bias of about 150 km against the control experiment. The simulated strong outer rainbands and the vertical shear of the environmental flow are unfavorable for the deepening and maintenance of the typhoon and result in its intensity loss near the landfall. It is the clou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that strengthen and create the outer spiral rainbands, which then increase the local convergence away from the typhoon center and prevent more moisture and energy transport to the inner core of the typhoon. The developed outer rainbands are supposed to bring dry and cold air mass from the middle troposphere to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The other branch of the cold airflow comes from the evaporation of rain water itself in the PBL while the droplets are falling. Thus, the cut-off of the warm and moist air to the inner core and the invasion of cold and dry air to the eyewall region are expected to bring about the intensity reduction of the modeled typhoon. Therefore, the deepening and maintenance of Typhoon Rananim during its landing are better simulated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these two kinds of model errors.  相似文献   
108.
GPS折射率资料在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显  郁红弟  沈桐立 《气象》2011,37(12):1511-1518
运用WRF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并应用到2007年7月4—6日梅雨锋暴雨个例中进行数值模拟试验,以此考察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在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同化结果表明: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对初始资料的调整主要是中低层湿度场,对于温度场和高度场的调整都是从底层到高层逐渐增大;加入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对降水预报有所改进,这与中低层湿度场的初始调整有关系;从对模拟结果进行诊断和结构分析中可以发现负散度增量和正涡度增量与降水中心和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同化资料之后对于各降水中心地区增强了产生降水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9.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过程的热力异常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洋  吴统文  陈葆德 《高原气象》2011,30(6):1526-1533
利用中国604个地面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各等压面温度和环流场资料,从地面和大气垂直热力结构配置及其气候异常的角度出发,诊断分析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冰冻过程的形成。结果表明,冻雨受灾的核心区域约为108°~113°E和25°~28°N范围,在该区域内2008年1月平均地面气温〈0...  相似文献   
110.
淮河上游暴雨事件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暴雨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其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以气象降水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集,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暴雨事件评估模型,对淮河流域上游的暴雨事件进行评估。该模型选取了4项描述暴雨事件的指标:区域平均日降水量、区域最大日降水量、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通过对淮河上游16个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按概率分布划分出这4项指标的各等级标准,从而建立暴雨事件等级标准评估矩阵,而需要评估的暴雨事件等级则通过计算该暴雨事件各指标所组成的向量与等级标准评估矩阵中各等级所组成的列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来确定。通过对历史资料及2008年4月—2010年7月发生的暴雨事件实况资料进行评估,发现评估结果与其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对应较好,说明该模型对暴雨事件等级的划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